<span id="712oh"><video id="712oh"></video></span>

  1. <strong id="712oh"></strong>

  2. <track id="712oh"></track>
      <span id="712oh"><output id="712oh"><b id="712oh"></b></output></span>

        <acronym id="712oh"></acronym><optgroup id="712oh"></optgroup>

            <ol id="712oh"><output id="712oh"><nav id="712oh"></nav></output></ol>
          1. <track id="712oh"><em id="712oh"><code id="712oh"></code></em></track>
            <track id="712oh"><i id="712oh"><del id="712oh"></del></i></track>
              <acronym id="712oh"></acronym>

            1. 科學家反核戰爭和平運動的喉舌 ——《原子科學家通報》評介

              • 長城戰略咨詢
              • 2023-11-15

              人類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災難中剛剛走出,就跨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核時代。

              《原子科學家通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正是核時代的產物,是原子科學家走出象牙之塔、關心社會的結果,是原子科學家發起的反核戰爭和平運動的喉舌。

              《原子科學家通報》創刊于美國向廣島投擲原子彈的四個月之后(即19451210日),它與核時代同時誕生,迄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40多年來,《通報》(以下皆將《原子科學家通報》簡稱為《通報》)廣泛地討論了核武器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核時代的和平及教育問題,以核裁軍、核能、核和平為主題的各種問題。這份雜志也發表了科學與社會的關系的大量論文,他的一個副標題是“一份科學和世界事物的雜志”。由于《通報》與核時代有相同的歷史,所以《通報》成了核社會史的歷史檔案。由于《通報》在核時代成為一份代表了時代聲音的雜志,使它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美國有著廣泛的影響。

              為了推動國內科學與社會關系的研究,本人覺得有必要向國內學術界推薦這份重要雜志,通過本文對這份雜志的幾個不同的側面的評價,讀者可以對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通報》的創刊

              原子彈的出現大大地激發了從事研制原子彈的科學家的社會責任感。從此,他們走出了實驗室,走向社會,開始執行戰前早已由芝加哥的原子科學尤金·拉賓諾維奇擬定好的對官方和公眾進行有關核時代的知識的教育計劃。原子科學家提出的第一個口號就是“不要防御、不要保密、不要壟斷、而要國際控制”。為了解除軍方制定的保密條令對科學家的種種限制,冶金實驗室負責人之一塞姆·艾里森(Sam Allison 1901-1965)發表了著名的“塞姆蝴蝶演說”,910日以詹姆斯·弗朗克(James Franck 1882-1964)為首的65位芝加哥科學家向總統呼吁“與其他國家共享原子秘密”。在科學家呼吁的同時,戰時負責曼哈頓計劃的陸軍部起草了一份試圖仍由軍方控制原子能的梅-約翰遜議案,并準備秘密通過??茖W家知道這一消息后,馬上挺身而出與軍方進行了針鋒相對的立法斗爭。這場斗爭使分散各地的原子科學家團結起來,并于1116日成立了原子科學家同盟。當時,盡管原子科學家做出許多努力,但各種混亂的信息,無根據的猜測到處泛濫,為了消除這種混亂情況,也為了團結更多的社會勢力,站穩腳跟,他們還團結了60多個有影響的社會團體成立了原子信息全國委員會。

              原子科學家在華盛頓政治舞臺上的出現,十分引人注目,在公眾對“原子時代”有了日益充分的認識的同時,“原子科學家”必然地成了時代的英雄。作為新崛起的政治勢力,必須要有自己的喉舌。正是由于這種原因,各個地方的實驗室也開始發行自己的出版物,克萊頓實驗室出版了每日一期的要簡新聞,洛斯阿拉莫斯出版了自己的周刊。與此同時,在一次私人聚會上,有較大活動能力的H.H.高德史密斯(H.H.Goldsmith)、滿懷理想主義色彩并撰長寫文章的尤金·拉賓諾維奇和著名社會學家愛德華·希爾斯(Edward Shils)提出了創辦《原子科學家通報》的設想。后來,H.H.高德史密斯和拉賓諾維奇成了《通報》的主編,E·希爾斯一直是編委會的成員。

              19451210日,只有六頁紙的第一期《通報》出版了,全稱為《芝加哥原子科學家通報》。因為芝加哥是原子科學家的活動中心,這份雜志很快就成為原子時代最有權威的信息的主要來源,成了原子科學家的喉舌。在其他科學家的要求下,19463月,刊名正式稱為《原子科學家通報》。

              《通報》早期的一些特色

              科學家教育運動常常采用“雙重教育”這一提法,這就是說還要對科學家自身進行教育,主要表現在對“科學家社會責任”的承認和認識。從《通報》創刊至今,科學家的社會責任一直是《通報》的重要論題,但是《通報》早期對質疑問題的討論尤其令人鼓舞。這里列舉出幾篇有代表性的論文題目:A.V.Hill,科學家的道德責任(Vol.2,1946,No.7);H.A.Kramers,科學家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Vol.2,1946,No.12);J.弗蘭克,科學家的社會義務,(Vol.3,1947,No.3);E.特勒,原子科學家有兩種責任(Vol.3,1947,No.12);P.W.布瑞奇曼,科學家和社會責任(Vol.4,1948,No.3。就科學家社會責任這一主題,40年代末至少召開過兩次討論會,一是“科學家在原子時代的責任”討論會,另一個討論會的題目是“學術自由需要履行責任”。由于《通報》的不懈努力,使科學家普遍承認了自己的社會責任。

              在核時代之初,美國政府和公眾中廣泛流行著只有美國才配享有“原子彈秘密”的神話,為了消除這一神話,《通報》廣泛地報導了各國科學家為發展原子核科學所進行的不懈努力和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關于戰爭期間德國研制原子彈的情況的第一篇文章是S.A.Goudsmith 1946年寫的,題目為“德國怎樣在競爭中失敗”,作者在戰爭期間曾被美國軍方委任去歐洲調查原子情報的阿爾索斯部隊科學顧問,作者強調了德國原子能事業根本沒有達到能制造原子彈的水平。后來戰爭期間呆在德國的海森堡和馮·勞厄分別于1947、1948年發表文章談德國科學家在戰爭期間的活動和鈾計劃。海森堡的文章明顯地有為自己解脫的意思。19465月約里奧在《通報》上撰文,“法國與原子能”揭示了他所領導的一個小組的早期工作對原子彈的成功的重要性,英國的計劃正是承接了這個小組的工作而展開的。另外,英國、加拿大,后來蘇聯和日本的原子能工作也是通過《通報》陸續介紹給讀者。

              《通報》早期另一個重要議題是原子能的控制。在國內控制方面,科學家不但取得了成功,還最終使麥克馬洪法案得以通過,在國際控制方面,雖然《通報》發表了許多建議,但是,至今仍然沒有得到解決。世界政府就是《通報》所倡導的一種方案,《通報》現任主編哈里遜·布朗(Harrison Brown1947年發表了“美國的世界政府運動”一文,文中列出了有關世界政府的各種看法和在美國開展的各種活動。另外,1948年第2期作為附件發表了蘇聯四位科學家在愛因斯坦倡導世界政府提出批評,同時發表了愛因斯坦的公開答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通報》促成的關于原子能政治的兩本書,第一本是《聯合的世界,還是同歸于盡》,愛因斯坦、玻爾、弗蘭克、西拉德、維格納等著名原子科學家都為此書撰寫了文章。第二本書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布萊克特(P.M.S.Blackett)著的《原子能的軍事和政治后果》一書,前一本書《通報》給予很多的宣傳,后一本書由于有強烈的左翼傾向在《通報》上引起很多的爭論。作者在前言中說:“盡管我的看法在許多地方不同于美國的原子科學家們,但我發覺他們的期刊《原子科學家通報》是官方與非官方的最重要文件的一個無價的來源?!?/span>

              核壟斷的結束和氫彈的出現

              19499月,蘇聯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從而結束了美國對核武器的壟斷。隨之出版的《通報》發表了由編輯整理的一組材料,比較了原子科學家和政府官員曾對蘇聯制造原子彈的能力所做的不同預言。原子科學家預言如下,西拉德認為用不了六年,或許只需要二年半(1945.10);弗蘭克報告中預言“其他國家也許花上三四年時間就會超過我們現在的水平”(1945.7);F.SeitzH.Bethe在《聯合的世界,還是同歸于盡》一書中認為只需五年時間;尤里幾次說“不會超過五年”(1945,1947),有趣的是過了幾年他仍說五年;H.布朗說只需三年(1946);Irring Langmuir認為最少三年。政府官員的預言卻與原子科學家大不相同,布什認為需要20年;格羅夫斯認為需要15-20年。戰爭期間科學家過高地估價了德國研制原子彈的能力,戰后官方卻過低地估價了蘇聯的能力。美國戰后的政策全是根據官方這種錯誤的估價制定的。

              《通報》還邀請了一些著名人物對蘇聯制成原子彈一事進行了評論。H.C.尤里批評了美國的核政策;F.Seitz指出蘇聯有可能在核武器發展方面超過我們。格羅夫斯拍來電報認為應該維護我們的優勢,這樣才能達成國際控制的協議。鮑林充分強調了世界面臨的原子災害。費米說:“如果美國在原子方面領先于蘇聯,就可以保證20年沒有戰爭?!?/span>

              原子彈壟斷被蘇聯打破以后,是否研制超級炸彈的幕后斗爭開始公開化,最后E.特勒的主張占了上風。1950131杜魯門宣布:“繼續研究各種類型的原子武器,其中包括氫彈或超級炸彈?!薄锻▓蟆否R上出版了一期氫彈問題專集,漢斯·瑟林(Hans Thirring)發表了一篇關于超級炸彈的技術資料。在科學家正在說什么這個標題下,發表了愛因斯坦、特勒、尤里、A.H.康普頓、奧本海默等人的聲明,還有美國科學家聯合會和阿利森、韋斯科夫等12人的聯合聲明。他們的意見不盡相同,其中特勒堅信現在的局勢如同1939年研究原子彈之前的局勢一樣,要求科學家返回實驗室,而A.H.康普頓認為應該“讓人民來決定”,其它的人幾乎全都反對發展氫彈。

              226日,電臺記者在芝加哥大學組織了貝特、哈里遜·布朗、F·塞茨、里奧·西拉德四人召開了一次氫彈問題的圓桌會議。他們四人面向廣大聽眾抨擊了政府發展氫彈的計劃,《通報》轉載了他們的全部發言。

              朝鮮戰爭的爆發和原子間諜案的披露和宣傳,使原子科學家和《通報》處于極其不利的地位,氫彈研制計劃在十分惡劣的形勢下得以執行。

              在這期間,《通報》也出現了一些偏差?!锻▓蟆穭摽院髱状翁岢觥陡ダ士藞蟾妗分性崞鸬氖枭⒊鞘腥丝诤凸I,但這種議論后來導致了《通報》以大量篇幅來談論民防問題。1951年竟然出了一個題為“民防——用以對付原子襲擊”的專集,對這種充當政府輿論工具的行為,愛因斯坦給予了批評?!锻▓蟆返倪@一傾向與一直資助它的原子科學家緊急委員會“不可能防御原子武器”的原則是背道而馳的。另外,《通報》對于喧鬧一時的預防性戰爭沒有提出鮮明的立場,只是在1947年底發表了奧本海默的一篇“預防性戰爭的謬論”,當1948年許多知識分子全力呼吁反對這一陰謀時,《通報》沒有給予有力的配合。

              麥卡錫時代及奧本海默案件

              對原子情報泄露的擔心和美國的冷戰政策使美國出現了歷史上黑暗的麥卡錫時代。早在1947107日,《紐約太陽報》(The New York Sun)就曾指控《通報》是共產黨控制下的刊物,其根據是其助理編輯A·K·史密斯(Smith曾參與共產黨的活動。麥卡錫時代的出現,《通報》自然成了右翼勢力攻擊的對象,在嚴峻的考驗面前,《通報》基本上堅持自己的方向,但也做了某些妥協。下面通過幾個具體例子來談談《通報》在這一時期的表現。

              對簽證政策的反應。在美國對原子間諜案的大事宣傳,導致了對科學家國際科學交流活動的種種限制。有許多著名科學家都失去了出入美國的權力,這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為此,《通報》195210月出版了一期“美國簽證政策和外國科學家”的專號,對這種破壞民主傳統的行徑給予了批評。愛因斯坦撰文認為“這種無聊的小動作,只不過是一種更根本得多的疾病的一個表面癥狀?!必愄匾再M米、維格納、西拉德、特勒對原子核科學的貢獻來說明限制科學的自由只能阻礙科學的發展。還有一篇V·F·韋斯科夫就簽證問題向美國科學聯合會寫的報告。英國科學家M·普蘭尼(Polanyi)等7人,法國的雅克·莫諾等12人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鮑林的文章是“我為得到護照所進行的努力”,記述了因為他從事和平活動,美國當局竟拒絕給鮑林簽發護照。

              奧本海默案件。奧本海默戰后被稱為“原子彈之父”,并獲得了極大的社會聲望和官職。由于他早年與左翼活動有牽連,還因為他曾堅決反對研制氫彈,在麥卡錫時代到來之時,他竟莫須有地被指控為“原子間諜”。美國的法西斯勢力對奧本海默的迫害激起了科學家,尤其是原子科學家極大地義憤。

              在保護奧本海默與麥卡錫勢力的斗爭中,《通報》成為最強有力的輿論工具。這恐怕也與奧本海默是《通報》的發起人小組(Board of Sponsors)的主席有關。奧本海默4月受審,5月《通報》就出了“奧本海默案件”專號。編者前言從早期左翼活動和反對氫彈兩個方面反駁了對奧本海默的指控,編者還指出因為奧本海默曾支持梅—約翰遜議案而為科學家所反感,但是“過去的不同并不影響我們對它誠實的相信和對他人格的尊重”?!锻▓蟆啡陌l表了對奧本海默的起訴書和奧本海默的答復。之后是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14位科學家堅決相信奧本海默的聲明。后來在通報上發表的還有美國科學家聯盟、弗朗克等10位科學家給艾森豪威爾的信。支持奧本海默的聲勢越來越大,第7期《通報》上又發表了普林斯頓、洛斯阿拉莫斯、阿貢實驗室科學家集體聲援奧本海默的聲明。奧本海默接觸保密資料的安全特許權最終被剝奪了,為了搞臭奧本海默,官方發表了992頁的涉及到奧本海默許多隱私的材料?!锻▓蟆丰槍@個案子發表了不少文章。其中較有分量的是曾參與審理這一案子的H.P.格林1977年第7期發表的《奧本海默案件:濫用法律的一項案例研究》

              羅森堡夫婦案。這是《通報》從未涉及的一個案子。羅森堡夫婦案是麥卡錫罪行的一個高峰,這對夫婦在證據不充分的情況下被判處死刑。面對被解雇的威脅和強烈的恐共宣傳,美國出現了萬馬齊喑的政治形勢,許多著名人物都被這股法西斯勢力嚇得不敢做聲,只有著名原子科學家尤里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挺身而出為此案進行多方活動,《通報》為了避嫌竟一直沒有做出表示,《國民前衛》周刊成了全美國唯一敢于公開為羅森堡夫婦鳴不平的刊物?!锻▓蟆返倪@種態度被其熱心的讀者指責為采取了“中立立場”。

              《通報》與帕格沃什運動

              從戰后40年反核戰爭和平運動的歷史來看,原子科學家最矚目的成就就是創辦《原子科學家通報》和發起帕格沃什運動。這兩項成就恰好反映了科學家參與和平運動的兩種主要形式:《通報》為科學家撰寫文章呼吁和平提供了場所。

              帕格沃什運動的發起與《通報》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帕格沃什運動的興起正是《通報》所倡導的科學家和平運動進一步發展的結果。帕格沃什運動開始之時《通報》已經有了12年的歷史,這12年來的反核戰爭宣傳、教育為帕格沃什運動的興起奠定了基礎?!锻▓蟆吩缇褪譄嶂杂诳茖W家聚會,并希望有一天東西方科學家能夠聚會在一起討論和平與戰爭問題。19558820日在日內瓦召開的和平利用原子能國際會議在《通報》中得到廣泛的報導。

              帕格沃什運動的興起導源于《通報》19557月號上發表的“科學家要求廢止戰爭”(即《羅素—愛因斯坦宣言》)的宣言中做出的關于召開一次科學家會議的決定。在這個宣言上簽名的12人中,愛因斯坦、繆勒和鮑林三人都是《通報》發起人小組(Board of Sponsors)的成員。19577月宣言上宣稱的會議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的帕格沃什村召開,會議名稱為“科學和世界事務國際會議”。這次會議的參加者大多數是原子科學家,《通報》的主編尤金·拉賓諾維奇,里奧、西拉德和韋斯科夫都參加了這次會議。會后,《通報》以帕格沃什為題發表了一系列材料,拉賓諾維奇寫的會議報道是“帕格沃什——歷史和前景”。這次會議很快就以“帕格沃什——科學和世界事務國際會議”為名為世人所矚目。盡管后來的會議很少在帕格沃什召開,但帕格沃什這一名稱卻成了后來的會議和活動的代號。所以1957年之后召開的30多次會議都被稱為帕格沃什會議。另外還有無數的帕格沃什國家小組,帕格沃什討論會,帕格沃什研究班和帕格沃什夏季學院。這些活動被全世界廣泛注意并被稱為帕格沃什運動。其參加者被稱為帕格沃什主義者。

              對《通報》來說,帕格沃什運動使他們的視野更寬了,使他們的工作有了更大的國際意義。在每年都要召開的帕格沃什會議上,《通報》宣傳了自己的方針并約到了很好的稿件?!锻▓蟆返膸兹沃骶幎技嬗信粮裎质驳男姓ぷ?。

              帕格沃什有自己的《要簡新聞》(Pigwash Newsletter)但這份《要簡新聞》遠沒有《通報》有那么廣泛的讀者和影響,帕格沃什的聲音的主要傳播者應該算是《通報》。為了讓讀者充分了解帕格沃什的歷史,《通報》還發表了其資助人埃頓夫人寫給她父親的信,對第一次帕格沃什會議進行了生動的描述。

              《通報》對正在興起的學生帕格沃什運動極為關注,幾次發表有關學生帕格沃什的消息。198512月號還發表了“1985學生帕格沃什”專文,文中介紹了198562329日在普林斯頓大學舉行的“學生帕格沃什國際會議”。會議的議題是“科學技術和個人的責任”。由于蘇聯學生第一次參加這種會議,使這次會議引起充分注意。

              從通報鐘到“末日鐘”

              如果《通報》在知識界獲得的承認是由于其具有時代特征的論文的,那么它在公眾中廣為人知卻是由于它的舉世聞名的“末日鐘”(Doomsday Clock)。

              所謂末日鐘是指《通報》封面上的一個鐘表的圖案。這個鐘的分針指向差幾分12:00,與時針組成簡單的圖形,預示著如不采取行動,世界的末日很快就會到來。由于40多年來核時代的重大事件都能在末日鐘上得到反映(分針移動),所以末日鐘的任何變動都牽動了世界各地讀者的心。1984年美蘇裁軍談判失敗,而使分針由差4分移動到差3分到達世界末日時,在世界各地引起極大的震動。末日鐘最近一次移動是1988年美蘇首腦在莫斯科簽署中導協議后進行的,由差3分移動到差6分到達世界末日,這一移動世界各地的主要報章雜志、廣播電視都紛紛做了報導。這一次逆時針旋轉正好對應了筆者1985年在中國青年報上所作的預言。

              通報鐘是由一位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的原子科學家的夫人——馬蒂爾(Martyl Langsdorf)夫人設計的。通報鐘于19476月第一次出現于該雜志的封面上。據馬蒂爾夫人說,她“想用鐘來代表急迫的意思”。而分針相差7分在一開始只是出于“美學上的考慮”。

              194910月,蘇聯試爆原子彈的消息傳到美國,這一在世界上引起重大反響的事件,在通報上的反應就是兩年多來一直是差712:00的通報鐘變成了差312:00的末日鐘。對這一變動唯一的解釋和評論就是封面末日鐘下面印著的、出自人類學家R·雷德菲爾德(Robert Redfield)之筆的一句話:“我們只剩下這么一些時間用來采取行動了?!边@句話道出了核時代的本質:如果不盡早采取行動核戰爭就可能爆發。末日鐘的13次移動及其原因,可見下表:

              1947

              7分


              冷戰已經開始

              1949

              3分

              -4

              蘇聯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1953

              2分

              -1

              美蘇試驗氫彈

              1960

              7分

              +5

              美蘇出現緩和

              1963

              12分

              +5

              美英蘇簽訂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

              1968

              7分

              -5

              法國成為第五個氫彈擁有國(核擴散)

              1969

              10分

              +3

              美蘇簽訂防止核擴散條約

              1972

              12分

              +2

              美蘇簽署限制洲際導彈和反彈道導彈條約

              1974

              9分

              -3

              美蘇第二階段限制戰略武器條約的談判陷入僵局

              1980

              7分

              -2

              蘇軍入侵阿富汗

              1981

              4分

              -3

              美國總統在59號命令中指出可能爆發核戰爭

              1984

              3分

              -1

              美蘇裁軍談判中斷

              1988

              6分

              +3

              美蘇簽署中導協議

              無疑,末日鐘對核時代的安全和急迫程度的權威性估價得到了各方面人士的認可,它為增加世界各國人民和平而奮斗的責任心做出了重要貢獻。

              編輯特點及方向

              愛因斯坦曾對《通報》做了這樣的評價:“通報已經得到了美國及其國外廣泛的支持,成了原子能社會方面權威性信息的最可靠的來源,成了美國及其外國的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就這一領域有關問題把各種觀點表達出來公開討論的論壇”。

              《通報》能取得如此的權威地位,恐怕與它獨特地編輯方針有關系?!锻▓蟆诽接懙膯栴}十分嚴肅,它十分重視書評工作。幾乎每一期都有一定數量的書評。凡是與核有關的著作和出版物,不但能在其中找到書目,還能找到介紹或評價文章。我國曾翻譯出版的關于原子彈歷史的著作[比如《比一千個太陽還亮》(原子能出版社),《現在可以說了》(原子能出版社)等]在此刊中都能找到評價文章。它的書評的另一特點是評論者固定,某一方向的書由一固定評論者評論。這些權威性書評為維護這一領域學術性起到一定的作用。

              《通報》專門辟了通信(Letters)一欄,此欄是為讀者就《通報》文章的觀點、史實的來信編排的。這些來信不乏真知灼見,同時,也使雜志辦得有聲有色。

              《通報》創刊30周年有一篇評論文章說:“《通報》自己并不認為這個雜志主要是為科學家辦的,而寧愿把它當作一個為那些關心與核有關的課題的社會政治影響的那些知識分子的出版物?!笔聦嵳沁@樣,《通報》吸引了大批高層知識分子,許多不同領域的學者來訪時,筆者偶然提及《通報》,他們對這份雜志都十分熟悉,并給予高度評價。

              隨著70年代能源危機的出現,《通報》關注的重點開始擴大,環境、人口、外交、發展都成了《通報》的主題,這種傾向的發展導致19701974年《原子科學家通報》的名稱更改為《科學與世界事務》,原子科學家通報變成了副標題。這一改動引起許多讀者和科學家的不滿,1975年該雜志又恢復原名,1975年以后,核事務再次成為通報的主題。1975年《通報》支持了肯德爾(H.Kendall)發起的批評核電站的運動。以后又陸續支持了無核區運動、核凍結運動、核冬天理論、核戰爭研究。

              198410月,為了準備核時代40周年的活動,董事會,編委會成員及有關專家召開了一次為期兩天的編輯工作會議,會上討論了下面幾個問題:通報今后十年的方向是什么?雜志的主要讀者都是哪些人?怎樣能使其它國家的學者和科學家更充分地共享這份雜志?怎樣使這份雜志更好地發揮以核為主題,信息和分析最權威的作用?怎樣促進對軍備控制和裁軍問題進行更多的討論。這次會議形成并通過了今后的編輯方針如下:

              1)《通報》中心仍然是避免核戰爭,把注意力集中于使軍備競賽加劇的諸因素和與之相關的其他事務。

              2)公眾現在比1945年對核威脅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但是他們的了解往往是膚淺的?!锻▓蟆芬鸭夹g信息及其爭議用于使廣大公眾接受的語言說出來,《通報》有責任幫助公眾改變錯誤的認識和糾正不正確的信息,以使專家與公眾之間得到一種交流。

              3)《通報》仍面對以下三方面的讀者:科學家、學者、制定政策者;公眾;國際上的讀者。

              4)《通報》作為一個以教育為目的的雜志,今后的成就看其提供信息的性質,速度和質量?!锻▓蟆穼⑴ぷ鳛閹椭澜绫苊夂藨馉幪峁┍匾蜏蚀_的信息。

              (本文發表于《科學學研究》1989年 第1期)

              欧美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人妻 清高 无码 中文字幕软件_97国产品香蕉在线观看_精品久久久无码一二三区
                <span id="712oh"><video id="712oh"></video></span>

              1. <strong id="712oh"></strong>

              2. <track id="712oh"></track>
                  <span id="712oh"><output id="712oh"><b id="712oh"></b></output></span>

                    <acronym id="712oh"></acronym><optgroup id="712oh"></optgroup>

                        <ol id="712oh"><output id="712oh"><nav id="712oh"></nav></output></ol>
                      1. <track id="712oh"><em id="712oh"><code id="712oh"></code></em></track>
                        <track id="712oh"><i id="712oh"><del id="712oh"></del></i></track>
                          <acronym id="712oh"></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