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遵從山、水、城、田、海的自然分布格局,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在“建設美麗宜居花城”各項工作中,成效最為顯著的是“黑臭河涌治理”。
1.執行“源頭減污、源頭截污、源頭雨污分流”的基本原則。把握“問題在水體,根源在岸上”的治理方向,通過加大污染源查控力度,從源頭實現入河污染物減排。通過市河長辦平臺,建立污染源交督辦治理機制,聯合工信、生態環境、農業農村、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等部門,開展“散亂污”場所清理整頓、村級工業園整治提升、違法建設拆除、農業面源及養殖污染治理等一系列控源工作。
2.推進“洗樓、洗井、洗管、洗河”的“清源行動”。洗樓:通過“建卡、分診、靶向治療”三步走,依法清理整治違法違規生產經營的“散亂污”企業。洗井洗管:利用管網“體檢”方法,摸清排水管網的運行現狀,逐一整改修復,達到激活“僵尸管網”,全面提升排水設施運行水平的目的。洗河:印發實施《廣州市“洗河”工作指引(試行)》,在全市全面鋪開“洗河”行動。
3. “互聯網+河長制”治水網絡落地開花。以流域為大作戰單元,創新設置9大流域市級河長,以全市19660個標準基礎網格為小作戰單元,配齊網格員、網格長,形成嚴密的治水網絡體系。建立廣州市城市排水公司,將公共排水設施交由專業化隊伍實施統一管理養護;“智慧水務”系統通過互聯網手段增強響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