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蜀平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協作研究員
首先,感謝國家科技傳播中心和長城所聯合舉辦《歸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北美留學生名錄》新書發布會。這本書是王德祿和長城所多年共同努力的結晶。我在這里不禁要說句:“新書出版慶賀日,吾輩無忘告乃翁——德祿,王所長,您的新書出版啦!”
這本書記錄了1809位1950年代歸國留美學者的名字和簡介,雖不是理想的詳盡,但確也不容易,一是收集數量之眾,二是范圍之廣。此書出版的歷史和現實意義,我在序中都已經寫明,不再累述。這里只就留學美國這個悠久話題發一點感慨:“這是一條不尋常之路,是艱難波折之道”。
留學就是到他國去尋求高深學問,早在一千六百年前,就有留學生。那時僧人西去印度取經,路途危險艱難,許多有去無回,玄奘取經就是一個典型的留學故事。今天,我們只知道他經歷千山萬水的艱難,可是我們還應該知道的是,那個時代朝廷不鼓勵出境,玄奘根本拿不到朝廷的“過所”(現在的護照),也就是說,玄奘是偷渡闖關出國留學的??墒呛髞?,他的成就被人們千年傳頌。
要說當今留學,人們公推容閎為留學鼻祖,他后來促成了120位幼童留美,開啟了公派留學之先河??墒钱斶@些小留學生正在茁壯成長時,1881年,多數幼童未完成學業就被清廷勒令回國,到了1882年,美國《排華法案》出籠,中美關系降溫,留學被迫中斷。
今天我在此要說的是,即使至暗時光,留美也沒有中斷。僅舉一例,那就是十九世紀九十年代,紐約曾經又出現過一批小留學生。那是1893年,紐約基督教長老會辦了一所兒童日學(Boy Day School),也就是男孩非寄宿學校。這個消息傳到中國后,很多人想給孩子申請入學,這就引起了外國傳教局的注意。他們委派了一個名叫許芹的牧師到中國,安排了30名中國男童來美國入學。這里我們注意到,和二十年前的1872年一樣,也是男童,也是30名。通過遴選的30名男童在美國廣州領事處辦理了簽證。1896年5月,男童們乘坐古浦特號赴美,直到7月14日才抵達新澤西州的麥都城。其中一位男童曾記錄了他們的經歷:“我們三十人,穿中國長跑,拖著辮子,于6月16日在三藩市登岸。在碼頭,三藩市基督教長老會女館主任,金馬倫女士親到迎接,帶我們到長老會,晤朱金先生。我們睡在教堂的長椅,約數日,乘南太平洋鐵路火車往新奧爾良,轉車赴紐約。許芹夫人在麥都城租賃一間美好的別墅,有一很大果園,我們暑假就住在那里……容貌慈祥的老紳士馬紹爾每日來教我們初習英文,星期晨早,許芹夫人催促我們洗臉、梳辮子、穿新衣——一半中國裝、一半美國裝,前往教堂。當教堂完畢,許夫人帶我們魚貫而出,成群男女青年好奇的望著我們,以為我們剛由中國古董店出來”。
李鴻章在1896年8月28日由歐來美,經過麥城,這群男童往火車站列隊迎接;暑期后,許牧師帶他們去紐約,住在第五街長老會,接受教育。
這個是在19世紀90年代,也就是說我們最早的那些公費幼童被迫中斷了留學,美國排華法案出來了,在這個時候我們仍然有這么一個記錄,告訴我們有中國的孩子們到美國去留學。這些幼童后來成才的,包括李照松,學文學史的,曾經擔任過駐奧爾良副領事;曾錦湘,是文學士,曾經擔任過大學的英文教授;龔光星,是機工學士,曾擔任中國鐵路道路委員;譚錫金,是學皮革的;曾捷思和陳信宏,是學紡織的。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挖掘這些人的資料,我們知道的并不多,可能有些人有更多、更詳盡的,我們希望能筆錄給大家。
20世紀初,美國排華法案不但沒有停止反而是無限期延長,中國留美低落。以后經過庚款留美,逐漸恢復,在抗戰后期及勝利以后,為了戰后建設,留美人數驟增,直到1950年代,留學又回落,那時回歸的多于出國的,而且出國的也不都是從大陸,還有臺灣、港澳、東南亞的華人去的。50年代的麥卡錫主義,對那些留在美國的華人,甚至給國內親屬匯款都屬犯聯邦罪,中國留學生租房也受到歧視。直到1977年,中美關系從解凍到建交,中國本土留美又開始出現,到近年形成高潮??墒?018年,美國出現了“中國行動計劃”,這個針對在美中國學者的計劃在執行時早已脫軌,直接傷害了無數在美華人學者科學家,對沖到頂峰的留學運動也是沉重打擊。如今留美高潮已經消退,由此我們清楚地看到了150年來留美運動波浪前行、起起伏伏。他們離不開兩國關系變化,過去如此,現在和將來仍然如此。
前年北美舉行了一次線上講座,就是講中國學生留美的歷史,美國和中國的學生有上千人聽眾。當時國內不少想出國留學的學生問我:我們該如何面對這種留學局面?我的回答是:以不變應萬變;縱你千變萬化,我有一定之規。這個一定之規就是自己做好三個準備:知識準備、語言準備和經濟準備,無論是出國留學還是國內求學,都不虧,這是萬全之策。既不會荒廢,也不會失落,然后靜觀其變。
今天,在我們舉辦《歸來》新書發布會之際,我們再次領會到學成歸來奉獻祖國才是永恒的,是各個時期留學生終身不渝的志向。早期留美、留法和留俄的留學生都是懷抱“實業救國”、“教育救國”和“革命救國”的理想,學成即返回國家,投入自己選定的事業中;1950年代留學各國的留學生更是克服重重困難,返回故土,參加建設新中國的事業。即使滯留留學國度的各時代的留學生也都是關心國家發展,以各種渠道將所學知識惠澤國人,譜寫了不一樣的愛國篇章。在此,我們對各個時期的留學生,特別是1950年代歸國留學生們致以真誠的敬意和紀念。
謝謝。